微信400快餐_同城新茶,一小时300元的约,附近约学生一晚上100块软件

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文化

  • 2025-04-24 10:0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4月17日至19日,“长三角媒体看淮安”的一行记者们,走进淮安集中采风,探寻这座苏北城市如何实现向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跃升的密码?

  项目密码:以项目建设锻造发展引擎

  淮安将项目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2024年,淮安平均每周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1个、新竣工8个;50亿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达34个,其中19个实现首期竣工投产。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在江苏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淮安13项增幅位居全省前三,8项位列第一。

  龙头项目牵引效应显著,中天钢铁投资202亿元打造全球领先的轮胎钢帘线生产基地,年产能将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天合光能追加投资50亿元建设高效光伏电池项目;本土企业今世缘酒业2万吨酿酒项目正式投产……

大运河水上立交.jpg

  中天钢铁厂区内河船运码头

  "十四五"期间,淮安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导向,连续五年以"新春第一会"部署项目攻坚,推进项目招引“4833”、项目建设“1533”工程,深化"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工业投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项目转化率、投产率、达效率持续提升。

  为强化招商能力,淮安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探索基金招商、场景招商新模式,压紧压实新招引、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新列统各环节项目推进责任。同时,通过举办淮河华商大会、台商论坛、全球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吸引海内外优质资源集聚。

  枢纽密码:立体交通网赋能开放新格局

  淮安地处长三角北部几何中心,300公里半径覆盖超1亿人口,市场潜力巨大。

  枢纽基因与现代基建交融的淮安,给企业投资发展带来便利。作为明清漕运枢纽,淮安素有"七省咽喉"之称;如今,京沪、宁淮、徐宿淮盐、淮连等四条高速公路在淮安城区周边交汇,宁连、淮扬一级公路穿城而过,公路交通发达。2020年,被誉为“江苏脊梁”的高铁线,连淮扬镇铁路通车,使淮安融入全国高铁网;淮安涟水机场1.5小时航程辐射三大城市群及日韩,空港枢纽地位凸显。

  高铁奔驰

  水运优势持续升级。盐河航道、淮河出海航道整治推进,"运河经济"向"海河经济"转型?;窗哺奂跋渫掏铝苛?6年居全省内河首位,并获马士基航运内河CCA业务港资质。

  大运河水上立交

  不断提升“家门口即是出??凇钡目诎斗?;创新打造“沪淮同城、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等服务品牌,与10余家报关行合作,提供便捷的报关服务;提供“7×24”小时通关服务,口岸收费动态保持全省最低,通关整体时长全省最短。

  淮安港

  "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助力淮安打造长三角北翼物流中枢,"123出行交通圈",即1小时市域通勤、2小时畅行长三角、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加速成型,为产业落地提供强劲区位支撑。

  据《新华日报》报道,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淮安要借“枢纽经济”之利,形成高铁网络“米字形”八向辐射、内河二级航道五向通江达海的交通枢纽新格局。

  在淮投资兴业,不仅可以充分共享长三角齐全的产业配套资源、完善的分工协作体系、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还可以就近辐射华东地区广大消费市场,通过水运优势借港出海,大幅降低物流、销售等成本。

  营商密码:“四最”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是生命线,企业家是最重要资源。"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强调。当地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办事效率最高“四最”营商环境。

  2024年,淮安67项营商环境改革获省级以上表彰,"拿地即开工"重大项目占比等指标全省第一。天合光能项目创下行业纪录,32天完成签约至开工,156天实现产品下线。现在,天合光能在淮安连投5期,实现电池25GW、组件20GW,切片25GW。无论是投资规模、投资强度都是史无先例。

  常州明星企业中天钢铁超高强精品钢帘线项目自落户淮安以来,不断刷新着钢帘线行业建设纪录。从签约落户到“五证连发”,从开工建设到部分投产,“保姆式”的专班服务保障淮安项目快建设、快达效。

  淮安,还通过创新举措助力服务民营企业。全国首创"边说边办"政务模式,108类“一件事”淮安域通办联办;创新建立“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三极”工作机制,常态化实施“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全流程“四即”快速审批服务模式;加强政务数据超级管理员机制建设,实现435类电子证照、证明、材料共享;在全国设区市首创全流程、全要素、全事项、淮安域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推动财政奖补资金直达企业、直达基层;推行数字化“联合图审”改革,创新开展“并联审、容缺办、降费用、桩基先行”等九项举措。

  产业密码:集群发展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淮安以工业强市为战略,深度对接长三角产业分工,培育"7+3"先进制造业与"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

  如今,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块千亿级产业集群已成为淮安产业的“压舱石”。

  新一代电子信息方面,淮安将依托现有优质资源,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推进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检测等全产业链发展。荣芯半导体12英寸晶圆厂、达方电子月产200万台键盘等项目形成集聚效应。

  新能源产业方面,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阿特斯等百亿级“旗舰”项目、南高齿等龙头项目落地。值得一提的是,捷泰新能源是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淮安将剑指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

  天合光能车间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方面,比亚迪在淮安投资建设全球唯一新能源商用车基地,全部投产后具备年产年产能10万辆新能源商用车生产能力,年产值超150亿元,并与韩泰轮胎、纽泰格等配套企业协同,比亚迪计划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淮安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涵盖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及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成为苏北地区汽车产业重要增长极。

  与此同时,化工新材料、金属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纤维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五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绿色环保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步崛起。

  2024年,淮安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比重达78.1%、较“十三五”末提高23.1个百分点。

  人才密码:产才融合激活创新动能

  19日上午,长三角媒体团来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园?;窗簿眉际蹩⑶彻の?、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葛玉海向大家介绍,淮安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创新之核”建设,持续深化“才聚淮水畔 智汇经开区”人才工作品牌,构建了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jpg

  经济开发区智慧谷全貌

  靶向引才,精准对接产业赛道。聚焦“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绘制产业“引才图谱”,锁定生物健康、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赛道。通过“以赛引才”“以会聚才”等形式,定期举办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年招引“小而美”人才项目60个,实现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育突破,全年集聚新增高层次人才190余名。

  产教育才,双向奔赴破解需求。依托驻区高校资源,建立产教联合体,摸排校地融合供需清单,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组织校企专场对接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近年来持续突破国家专项人才计划的招引和培育,为淮安人才工作首获全省同组考核第一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暖心留才,深化“千企百?!毙葱滦卸臁罢а薪鸱谩币惶寤葱麓匆瞪?。落实“益企赋能”人才企业服务制度,对人才科技项目实行精细化跟踪管理。坚持人才服务“五必到”机制,组织全区180多名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主动送策解难,推动形成“存增互促、引育一体”的发展格局。

  协同用才,发挥产业发展优势,紧扣重点人才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去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5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5项。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交汇点,淮安正以项目为锚、枢纽为翼、环境为基、产业为核、人才为源,书写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的现代化答卷。(魏国家)

中天钢铁厂区内河船运码头.jpg

编辑: 张镇楷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